律师行业:“不吃全鱼”时代早已来临
导言
相信多年以后,人们仍旧会不时提起2020这个不寻常的年度。在史上最为漫长的春节假期里,勤劳的中国人体验了一次“在家里躺着就能为社会做贡献”,2月份起却也隐隐感受到了一份压抑和沉重——很多人判断,2020年极有可能迎来全球经济的衰退期。
有朋友问我:“疫情对申浩律所影响不大吗?”
我们的回答是:“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无论如何,都只能接受我们不可以改变的,努力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世界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能做的是努力在不确定性中去寻找确定性。”
一、如何从律所的办公选址和平面布局
窥一斑而知全豹?
选址要匹配律所的发展阶段
律所在考虑办公室升级和搬迁的时候,首先会考虑优越的地理位置、周边进驻企业的类别氛围以及与律所品牌的匹配度和给予律所的曝光度,这没有错。正如申浩(包括分所)成立时,我们办公室的选址标准就只有一个:客户乘出租车来申浩律所,只要向出租车司机说出律所的办公楼,90%以上不用导航就知道该怎么走。合理配置办公空间,提高办公场地的实际利用率
疫情期间,无论是律师还是我们的客户,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了互联网与远程办公带来的办公方式的革新,包括法院也都线上开庭了。我们愈发感到,随着线上办公和视频会议的普及,线下办公室将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二、人才招募
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服务机构,需要同时面临人才和客户两个市场的竞争,我们先来说说人才招募。2019年,我们将律所的愿景修改为: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尊敬的律师事务所。如何实现?好的医院一定有名医,名医多的医院一定是好医院,只要能汇聚起一群值得信赖并尊敬的专业律师就能实现我们的愿景。但这其实非常难,难在如何让这些优秀的专业律师愿意来到申浩呢?
就人才招募而言,我们有以下三点思考,欢迎大家讨论:
律师是律所的合作伙伴
2010年我就以青年律师成长机制建设为主,创造性地提出了“合作律师”的概念——律所鼓励律师与律师、律师与律所之间的全面合作,分工交换,彼此成就。因为我们认为律师行业应当是:一群有趣的人,一起做一件有趣的事,一起过一个有趣的人生,顺便挣点儿钱的行业。某种意义上讲,收取加盟律师的座位费是将律师视为律所的销售对象,不排除有好的服务的可能,但无论如何,律所的经营风险被转嫁到了律师身上,所以这一模式在疫情等特殊时期会显示出它的弊端。
而我们将律师视作律所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愿意与律师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同时,我们将分享的收益投入律所的公共建设,投入到符合律师公共利益的事项上。就像马拉松比赛中为运动员提供标准且公平的跑道一样,律所的任务是建设一个透明、规范、优质的平台。申浩的目标就是不断地建设好这个跑道,让每位申浩律师可以公平、快乐地奔跑;同时不断地提升申浩这个跑道本身的质量和标准,不断提高最低质量门槛,让“申浩律师”成为每位律所同仁引以为荣的身份。
我们始终认为律所经营的真正价值,是帮助律师获得成长。具体表现为这六个维度:1)是否增加了律师的获客机会;2)是否增加了律师的获客能力;3)是否提高了律师的服务质量;4)是否拓展了律师的专业服务内容;5)是否提升了律师的议价能力;6)是否降低了律师的法律服务成本。
律所为律师创造的价值越多,能够分享的收益也就越多。律所将收益投入到品牌建设、提升办公环境、改善软硬件设施和律师的旅游、奖励等公共事项上,持续为律师创造价值,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滚动发展。这就是我们的经营理念:以先进的理念发展事业,以事业的发展凝聚人心。
律师行业也是这样,因为有利益冲突的客观存在,律师行业不大可能出现某一家律所一枝独秀、一股独大的局面。如何正确看待律所之间的竞争?我们认为应当是:
一定要争得你死我活的竞争,是最愚蠢的;
眼睛中全是敌人,外面就全是敌人;
竞争的时候不要带仇恨,带仇恨一定失败;
竞争乐趣就像下棋一样,我输了,我们再来过,两个棋手不能打架;
真正做企业是没有仇人的,心中无敌,天下无敌。
专业律师是律所发展的基石
律师这个行业,本质上是靠客户的信任和尊重活着。信任需要时间沉淀,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就会产生信任,信任会增加律师的获客机会;简单的事重复做,重复的事用心做,就会专业,专业赢得尊重,而尊重能增加律师的获客能力。比如一个职业做20年不变,一个手机号用15年不变,一个律师主要服务的城市15年不变,一家律所专注只做法律服务15年不变……这些坚持给我们、给申浩所带来了信任,是我们今天能有幸在此聊聊对律师行业思考的前提,否则我个人可能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申浩律所也可能早就解散了。用律所文化吸引价值观相符的人才
有很多所内、外律师同行问我:“申浩律所那么多律师,作为主任,不好管吧?”我们的回答是:律师不需要管,律所和律师之间主要是靠心灵契约在维系,一个秘密很多的律所是不可能做大的。律所越简单,越有力量;越透明,越有生命力。律师是个自律行业,主要是靠律师自我管理为主。所有申浩律师共同认可、认同的价值观、文化才是申浩最大的财富。
任何情况下,申浩历经十五年形成的律所价值观、文化至上,当利益和价值观冲突时,“诚信高于利益”。
律所的日常管理主要是依靠底线思维,就是规定律所所有同仁必须做到的底线,即主要规定什么不可以做,而不会规定什么可以做。比如我们创所之初就一直强调:“必须100%签合同,100%开发票,律师费100%支付至律所统一银行账号。”这个看似很容易的事情,当律所律师人数达到近600名后,就显得弥足珍贵。
律师行业作为一个专业服务业,非垄断性行业,谈业务创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客户交钱就交心了,客户的支付意愿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律师专业和品质的认可标志。但从事我们这个行业,如果只是一味地过分强调业务创收就不对了。这个世界上最需要守住良心底线的行业,我个人认为就是医生和律师。因为律师行业是研究“恶”的行业,其实我们常常会接触到社会的黑暗面,哪怕我们做非诉的项目,我们审核一个合同时,都得首先把合同的相对方想象成这个世界上最坏的那个人,这样才能合理规避风险,制作一份合格的合同。所以我们更加要守住良心的底线,一心向善,否则容易误入歧途——这也是申浩始终重视公共服务与社会责任的原因。
自成立以来,申浩大力支持律师以各种形式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多年来,申浩律师坚持提供各类公益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逾万起;申浩同时关注法学教育的进步,多次资助知名高校法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长期为卓越法科人才培养和法科教育创新贡献力量。2019年,申浩出资120万设立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英才奖和申浩国际视野专项计划”,用于支持凯原法学院培养一批在法学学术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有创新思想的领军学者;培养一批能够在国内外规则制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卓越法治人才。
今年年初,我们获司法部表彰“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这是对全体申浩律师的鼓励与鞭策。
三、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是我们律师行业的趋势
我们始终认为,中国医疗行业的发展轨迹是律师行业最好的参照。试问一个经济尚可的人,如果自己家的亲人得了病,他会怎样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所有的患者患病后,第一个念头是去最好的医院找最好的医生治疗,这就是市场的选择。所以大家才会看到二、三线城市的社区医院“门可罗雀”,一线城市的三甲级医院却“门庭若市、人满为患”。
医疗行业的这一局面,将是十年后,甚至五年后(如果互联网对我们行业变革的推动足够有力)律师行业面对的处境——市场细分决定深度,法律服务市场必然走向专业化和品牌化。未来应该会出现规模化、专业分工的律师事务所和专业化的精品所交相辉映,而其他类型的律师事务所将相对大量萎缩的局面——类似于医疗行业里社区医院现在的窘境。要么是专科门诊特别强,要么是大规模的三甲级医院。中间地带都没有了,这是趋势。
在过往的许多年里,有名的律所并不多,更多的是有名的律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律师事务所对律师的信用背书在不断加强。尤其是近年来中国执业律师人数大量增加——2009年中国律师人数16.6万,2014年达到27.1万,2019年突破43万,越来越多的人挤进这个行业,各个细分领域都有律师在深耕细作。与此同时,律所数量已增至3万多家。未来客户从决策成本角度考量,将更倾向于选择一家好的律所,进而选择其中的某位律师或团队,而非直接寻找某个好的律师或团队。这从如今众多的法律服务招投标入库可见一斑。
2020年开始,申浩将和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合作,开展针对律师和企业法务的法律培训。我们主要侧重于实务法律培训,疫情结束后将邀请资深法学教授、高院法官、全国人大法工委等法律专家来进行线下授课。(之所以不选择线上培训,是因为我们认为只有面对面才能够进行更深度地交流,保障培训效果。)这将是我们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最低服务质量保障是律所品牌声誉的基础
随着整个庭审视频化和网络化发展,律师的专业能力将不再神秘,当事人可以通过庭审公开的视频、司法裁判文书网等更多、更快的方式去了解律师,律师的专业度更容易被当事人评估。简言之,当事人评价一个律师好坏的能力在快速提升。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家律所的声誉,往往也是由其最低服务质量所决定的。因而帮助律师提升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律所法律服务的最低质量保证,是律所的品牌建设的前提。中国的“老中医”看病,收费主要取决于中医的经验和开具的药品的稀缺程度等综合因素。同样的病,不同人去治,诊疗效果也会有天壤之别。疫情期间,大家都希望中医能够站出来,但对中医的评价却褒贬不一,因为中医很难做到过程的标准化。当前律师行业的法律服务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法律服务的结果是多因一果而非一因一果,律师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如果仅凭结果来衡量,显然是对律师不公平的。
因此,我们更加要重视对法律服务过程中的专业内容的呈现,服务结果我们无法标准化,但是服务的流程和服务的风险节点的控制是可以标准化的。我们将逐步把法律服务的一部分内容标准化、产品化,通过法律服务产品倒逼律师提升专业服务的能力,进而逐步提高整体律师的法律服务水平和专业度——当专业律师有足够的业务量时,律所对专业律师的塑造和培养也会加快速度。因此,申浩将以全所之力研发法律服务产品,并以律所品牌提供信任背书,全力推介这些产品。
疫情期间我们拟推出哪些产品化的法律服务?
我们认为大型综合性律所层面推出法律服务产品化应当具备以下条件:第一,符合需求共性,存在较大量的受众和市场。否则服务流程再标准也没有可复制的空间。第二,符合律所律师专业能力的众数。即所内大部分律师都能做,且能做好。否则将损害律所整体的品牌声誉。第三,律所在该服务领域有丰富的经验。法律不仅在乎逻辑,更在乎经验。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准确把控该类法律服务的风险节点,通过流程设计,保障服务质量。
疫情的发生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初期谁也没想到会发展到这一步,造成这么大影响。正因为它是个例外事项,对所有企业最大的影响,首先体现为业务开展中断、现金流吃紧。
如本文开始所述,诺基亚CEO所言,“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很多企业很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尽管我们都不希望它发生。我们预想未来一年法律服务最大的热点会是破产重整与并购业务。我始终认为中国目前对破产是不足够重视的,实际上一棵树有了枯枝,在冬天里把它锯掉,对整个树木来年的生长是非常好的。如果不把它锯掉,任由它吸收着树木的营养,会导致整棵树都无法茁壮成长。
市场出清机制对于整个社会、整个企业的运营实际上是良好的,就如同人的生老病死一样,但是这个方面国家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表现为对个人破产制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个人破产制度中国只在浙江的温州做了个试点,其实也仅停留在以个案推动司法进程的阶段。此类业务对专业律师能力和经验的要求高,更适合按艺术品的标准去做。当然我们也可代表债权方、债务人等参与破产活动,那就另当别论了。
申浩更希望帮助企业熬过这场危机,因此我们结合自己的服务经验在以下领域推出首批法律服务产品:
1)应收账款管理。疫情期间,大量企业因为运行的突然间停滞,导致现金流紧张,我们认为未来企业应收账款会大量出现——可能有关于交期的原因、有关于支付能力的原因、有关于质量的原因……也有可能被找理由,刻意拖延。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性将更加突显。
2)人力资源优化。疫情之后,各行各业都可能会面临业务的开展方式与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整。欲要转身,先要瘦身,很多企业的战略调整常常伴随着人力资源的优化。律所的价值在于充分利用自己的业务经验,帮助企业平稳完成裁员计划,平衡企业和雇员的利益,在实现战略调整目的的同时,维护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3)知识产权注册保护与维权。在经济衰退时期,存量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品牌的力量和品牌的价值将更加突显。而现在建立一个新的品牌的难度将越来越大,于是通过假冒伪劣和粗制滥造等方式“搭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出于保护市场份额和维护品牌价值的目的,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需求将会更加高速增长。
4)股权激励筹划。企业在疫情中由线下转为线上的运行越来越多,很多企业会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员工的自律和自觉。员工的自律和自觉不会平白产生,除了出于对企业价值观和文化的认同,让他们自觉自律最好的方式不是给压力,而是给予激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化压力为激励最好的方式就是股权激励,以及日后公司上市能够为所有员工实现财富自由的路径。因此,公司的股权激励筹划法律服务也应该会有较为广阔的市场。
5)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正如前面所说,股权的激励往往和公司上市后实现财富自由的美好向往交织在一起。随着中国的证券市场由审批制向注册制的转变,企业上市的门槛将逐步降低。与此同时,监管机构的事前审查变为事后监督为主,上市企业的违规操作出现的概率也会提高。中小股东,尤其是上市公司中小股东保护自身权益的需求也会大量涌现。事实上,我们知道疫情期间会出现的法律需求还有很多,也很有价值。比方说疫情结束后,离婚的法律服务需求明显增多——疫情期间长时间的相处,夫妻会更多地看到彼此的缺点;同时现在很多年轻人遇到一件东西不好使,首先会想到去换,而不是想着去修。按现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的房价,有时候离婚案子涉及的标的堪比上市公司重组。那么为什么申浩不去做离婚的法律服务产品?因为离婚往往涉及当事人的隐私,需要对律师极高的信任度,对律师个人信誉的依赖度较高,不适宜在大型律所层面进行推介,专业律师与律师团队可以考虑相关法律服务产品的开发。
什么都想做等于什么都没做。做我们最擅长的事,最容易做好,最能提升我们的品牌声誉,确保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走正路
何为“正”?“一”下为“止”,即守“一”而“止”。在我看来,品牌建设的根本是正道直行,“百年老店”就是最好的品牌。正如前文所说,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就会带来信任。经济学上讲求“复利”,重视时间的价值,十五年来,申浩专注法律服务,绝不嫁接客户的信任从事非法律服务,也一再要求律师珍惜客户的信任和尊重,我们迎难而上的信心正源自与此。
这次疫情客观上对我们律师展业、对整个经济形势造成了不利影响,但依然有很多法律服务的需求将在疫情后迎来爆发式增长。如果我们专注法律服务,想要成为律师事务所里的“百年老店”,就会将这次疫情看作一次停顿,让我们有机会停下来反思过去法律服务过程中的不足,静下心去好好思考一下未来。
四、联合(城市)合伙人计划
财富如水,一杯水,你可以独享;一桶水,你可以放在家中;但如果是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人分享。最近这两年有个词很流行,叫赋能,我个人第一次看到就不太喜欢——因为我个人认为赋是赋予,就是只有强的一方才能赋予,赋能就是赋予弱的一方能量,首先把自身视为强者,这个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合能”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作之道,相互赋能,即为合能。情商高的标志,就是善于谋求共赢的局面,因为共赢才能合能。
结语
驱动一个组织不断前行的三驾马车分别是:商业模式、竞争战略和组织能力。商业模式要求组织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竞争战略在于如何选择包括产品、客户、运营在内的发展路径和聚焦点;而组织能力体现在如何把前两者的构想有效落地、如何提升效率——这不是个大鱼吃小鱼的时代,但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他们说,前面没有路了,
我们说,是吗?
路不在脚下,在心里,
可能,路上满布荆棘;
可能,风暴随时来袭;
可能,我会迷失。
但我们的信仰,从不动摇!
因为,在路的另一头,我们看到梦想在闪光,
一路上,引领我们走过黑暗,
创造由我们定义的“可能”,
在这条叫“可能”的路上,我们早已做了决定。
无视挑战和质疑,
把难关,当作前进的动力;
把逆境,化为开山辟道的勇气。
一步一步,不惧不退,
机会,只留给无畏的人。
来吧!继续开道!
将不可能,变做可能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依据作者个人对法律、案例以及结合自身经验而形成,不对其准确性做完全的保证,不代表申浩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意见或对法律的解读。
本文为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原创,版权归署名的作者所有,转载须经作者本人同意。本文可通过微信转发功能全文无修改之转发,不允许通过复制等方式全部或部分的方式于其他账号中的再次发表。
如您需要法律意见或其他专家意见,应当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